骨重建失衡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作用机制及其药(6)

来源:力学季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骨重建基本作用单位骨多细胞单位发挥破骨作用时,根据预后情况可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两种骨质缺失类型。根据发生机制区分这2种骨缺损类型能增进

骨重建基本作用单位骨多细胞单位发挥破骨作用时,根据预后情况可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两种骨质缺失类型。根据发生机制区分这2种骨缺损类型能增进对年龄相关及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病理改变的了解。此外,了解可逆及不可逆性骨缺损的发生机制可帮助制定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方案。破骨抑制药物可减少可逆性骨缺损的基质和矿物流失;而成骨诱导药物则可以促进骨重建中的新骨形成过程,故可以对不可逆性骨缺损进行有效治疗。抗代谢药物亦可以促进骨形成过程中的内外骨表面的新骨质沉积,进一步加强骨质。

调节骨重建失衡的药物治疗策略包括破骨抑制和成骨诱导两条途径。破骨抑制疗法可降低骨重建过程中的骨吸收速率,但对骨质微结构的破坏没有逆转作用。在进行破骨抑制治疗早期,骨密度将会明显增加,但这并不代表着骨量的增加,换言之,这种情况下的骨密度提升并不属于骨合成代谢的结果。成骨诱导药物可以在骨膜及骨内膜表面新生骨质,而破骨抑制药物的功能为减慢骨质在皮质骨和松质骨内的更新移除速率。因此,经破骨抑制药物治疗后发现的皮质骨及松质骨骨量改善可能是由于是测量时人为误差导致:骨质中增多的矿物含量可能导致骨密度测量仪发出的光子发生吸收或者偏转而导致测量误差。骨重建抑制期间的二次矿化增加了光子衰减效应,使得测出的骨量比实际骨量更多[77-78]。双膦酸盐、地舒单抗仅能减缓骨质破坏进展速度,但并不能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当骨质微结构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即使抑制骨重建过程,也无法进一步增加改善骨质、有效增家骨质力学强度[79]。

而成骨诱导治疗则正向促进骨质生成,成骨诱导治疗可使新生的、未完全矿化的骨质与周围骨单元的异质性增加,这也与抗吸收治疗效果相反。年龄增加及应用抗吸收药物造成的重建抑制亦可促进胶原的糖基化产物增加[80]。这些物质可与骨钙素、骨桥蛋白等非胶原蛋白质进行相互作用,以保护骨过度负荷时脆性较高的羟基磷灰石晶体的完整性。在负重时,这些蛋白将由卷曲性质变为伸直形态,并吸收一部分压力,提供更好的抗压强度[81]。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和抗硬化素抗体为目前投入临床应用的成骨诱导性骨质疏松药物,大量的临床实验验证其具有可靠的骨质疏松治疗效果。使用特立帕肽后,可使得骨质疏松孔洞得到部分充填,并在一定程度上纠正骨重建失衡状态,但骨质的完全重建还需要在填充骨质孔洞外形成新生骨质[82-83]。而抗硬化素抗体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骨重建实现的,可刺激骨质局部进行小范围的骨重建效应,并调控骨形成过程大于骨吸收,使得多出的重塑新生骨在作用骨表面进行沉积以增加骨量。成骨诱导性药物是否能有效改善骨质微结构破坏仍需进一步探究,但已有研究表明,成骨诱导治疗对于降低骨折发生率方面比破骨抑制药物更有效[70,84]。但目前研究证据尚不足,为使成骨诱导药物成为抗骨质疏松一线临床用药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支持。另外,当存在严重微观骨质破坏,或正在接受成骨诱导治疗期间发生骨折后,是否将成骨诱导药物作为一线治疗或与破骨抑制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仍然存疑,仍需要后续临床验证。

作者贡献:所有作者参与文章的相关文献的查阅筛选、论文写作修改、图标绘制工作,通讯作者指导成文,审校论文并提出主要修改意见。

经费支持:该文章接受了“吉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资助。所有作者声明,经费支持没有影响文章观点和对研究数据客观结果的统计分析及其报道。

利益冲突:文章的全部作者声明,在课题研究和文章撰写过程不存在利益冲突。

写作指南:该研究遵守《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报告规范》(PRISMA指南)。

文章查重:文章出版前已经过专业反剽窃文献检测系统进行3次查重。

文章外审:文章经小同行外审专家双盲外审,同行评议认为文章符合期刊发稿宗旨。

文章版权:文章出版前杂志已与全体作者授权人签署了版权相关协议。

开放获取声明:这是一篇开放获取文章,根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条款,在合理引用的情况下,允许他人以非商业性目的基于原文内容编辑、调整和扩展,同时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超级链接该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

[1] CHRISTENSEN K,DOBLHAMMER G,RAU R,et populations: the challenges ;374(9696): 1196-1208.

文章来源:《力学季刊》 网址: http://www.lxjkzz.cn/qikandaodu/2021/0208/335.html



上一篇:三组件式全踝关节置换假体的设计及应用现状
下一篇:特发性马蹄内翻足微创软组织松解术后足底力学

力学季刊投稿 | 力学季刊编辑部| 力学季刊版面费 | 力学季刊论文发表 | 力学季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力学季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