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马蹄内翻足微创软组织松解术后足底力学

来源:力学季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严重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是一个难点,经石膏矫形并早期实施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是治疗儿童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方式之一[1,2]。治疗马蹄内翻足的目标在于矫正患足外观

严重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是一个难点,经石膏矫形并早期实施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是治疗儿童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方式之一[1,2]。治疗马蹄内翻足的目标在于矫正患足外观、恢复患足功能,目前常用的评价体系从足部形态、功能、影像学指标等多方面反映患足的恢复情况,但其可量化性仍值得进一步探讨。近年来,作者所在单位在Dimeglio评分基础上结合足底形态扫描、静态足压分析结果,对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经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治疗后的足底生物力学情况进行评价,初步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连续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Dimeglio Ⅳ型特发性马蹄内翻足并接受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治疗的患儿17例(25足)为研究对象,患儿手术年龄1个月23天至6个月21天。术后随访18~30个月,足底生物力学评价年龄2岁5个月至2岁11个月,受检者均能独立稳定站立。其中男12 例(18足),女5例(7足),单侧9例,双侧8例,无显著双下肢不等长病例(下肢不等长5例,差异在5 mm以内)。纳入标准:Dimeglio Ⅳ型特发性马蹄内翻足;排除标准:四肢存在其他先天性缺陷的病例及Dimeglio Ⅰ型、Ⅱ型、Ⅲ型病例。选取同年龄段健康儿童10人(20足)为对照组,测量时年龄2岁6个月至2岁11个月。本研究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监督实施,所有参与儿童均获得监护人同意。

二、治疗方法

①术前行2~3次石膏矫形,每次1周,若Dimeglio分型仍为Ⅲ~Ⅳ型,则进一步行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 ②患儿全麻下取卧位,取足跟部跟腱做纵行0.5~1.0 cm切口,在跟腱与肌腹交界处松解挛缩的跟腱,矫正足下垂; ③取第一跖骨处前足内侧0.5~1.0 cm切口,松解踇展肌肌腱,纠正前足内收; ④于足底跖筋膜紧张处的顶点,做0.5~1.0 cm小切口,松解紧张的跖筋膜; ⑤手法复位:手法推挤脱位的距骨,使跟距关节、距舟关节复位,以患足能背伸20°以上为复位成功标志; ⑥石膏固定:将患足置于足长轴线与胫骨轴线夹角90°、足外展5°~15°位置,以长腿管型石膏固定; ⑦术后石膏固定2~3周,之后穿戴矫形支具,并逐步锻炼站立、行走。

三、评价方法

①按Dimeglio评分标准进行严重程度判定:1~5分,完全可复位;6~10分,>50%可复位; 11~15分,<50%可复位; 16~20分,不可复位。②X线摄影:测量正、侧位跟距角。③采用ScanPod 3D系统(Vismach Technology公司)进行足底形态扫描,受检者于测量板上赤足站立,标记足内外踝水平,根据扫描结果分析足双踝角(足长轴与双踝平面之间的前内侧角)、足弓指数。④采用Win-Pod系统(MEDICAPTEURS公司)检测静态足压,分析足部压力分布百分比及双足压力中心的位置。

图1 足底三维扫描结果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3D scans of planta pedis

四、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术前与术后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本组25足经石膏矫形、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系列治疗后,Dimeglio评分0~2分,均获得较好的足外观,患足能被动背伸20°。X线片显示术前正位跟距角(14.)°,术后正位跟距角(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应力下侧位跟距角(22.)°,术后侧位跟距角(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特发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与对照组儿童足底形态扫描结果显示,两组足弓指数分别为(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踝角对比显示,患儿双踝角为(82.)°,正常对照组双踝角为(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部分患儿双踝角较小,其中双踝角75°~80°的患足有3足(12%)。

图2 静态足压分析结果 注 双侧特发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女,2岁8个月,静态足压显示主要为足跟承重,单次测量结果显示,左足压力分布45%,右足压力分布55%Fig.2 Result of static plantar pressures measurement

静态足压测量显示,足跟承重占57%~87%,足压中心点位于足跟中心,双侧马蹄内翻足术后双足压力分布百分比[(52.)%vs.(47.)%,P<0.05],单侧马蹄内翻足术后双足压力分布百分比[(60.)%vs.(39.)%,P<0.05],提示一侧足承受压力更大,主要为健侧足承重。

讨 论

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前足内收、中足高弓、足跟内翻、跖屈畸形,治疗目的在于恢复患足的正常形态与功能,最终达到或接近正常的步态。初始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如何长期维持疗效、防止复发,是临床关注的重点[3]。

文章来源:《力学季刊》 网址: http://www.lxjkzz.cn/qikandaodu/2021/0208/336.html



上一篇:骨重建失衡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作用机制及其药
下一篇:刃针疗法对膝骨关节炎白兔膝关节软骨组织黏着

力学季刊投稿 | 力学季刊编辑部| 力学季刊版面费 | 力学季刊论文发表 | 力学季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力学季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