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许宠厚《太极拳势图解》评析|新锐太极史论(3)

来源:力学季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让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所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在“详注”之后,许氏又刻意加上数语,即“此论系三丰先生入室弟子王君宗岳所作,语简而赅,要之于太极拳之奥理已阐发无疑。原经甚多,先取此篇加以注释,臆断之处,在所难免,阅者谅之。”

许氏对于该论作者归属的断言确实存在“臆断之处”,也可认为“在所难免”。我们不妨只针对拳论本身而言,他以《太极拳经》作为题目,足见对此文的重视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基本确定了这篇拳论作为“太极拳开山之作”的地位。

书中上编末尾附录有《太极拳运动部位图》,此处不做多解。

下编主要介绍了杨健侯传太极拳套路以及多种推手法。拳架套路共计74式,每一拳式,作者均“按式绘图列说,先之于‘释名',继述其分段‘动作',‘注意'其适合生理,最后附以‘应用',以期引起习者兴味。”能“按式研求,以期深造。”(见李剑华<跋>)许氏强调“其拳每势运动均有节拍可循,而前后联络宛如一起哈成。呼吸与动作相为激荡,气血筋骸活泼无滞。”“其动作之刚柔进退,阴阳虚实,实合周易太极之理。而对敌之时因势利导,应机而发,批隙导窾(意为‘空隙'),悉中肯綮(意为‘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关键')。”

许氏师从杨公健侯学拳,书中拳架套路插图以及介绍,必然体现出杨健侯传太极拳的拳势和练法特点。

(附图为该书内页照片)在推手方面,作者不仅介绍了多种推手练习法,还附有《论太极推手术》《推手术八法势名》等文,阐述太极拳推手技法特征。

《太极拳势图解》一书是武术史上最早公开出版的太极拳读本,十分珍贵。“自初版以来,即风行全国,旬月而罄,再版后仍不足供需求。”(见李剑华<跋>)故,该书于1929年又刊印第三版。该书公开出版,使得太极拳技法从封建时代的秘而不宣、口口相传,变得公开透明。也正是由于以许宠厚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的开创性努力和实践,使中华武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被称为“国术”,达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太极拳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许多知名太极拳家受到当时社会各界的追捧。许氏在这本书中注释太极拳论时,尽管浅尝辄止,但是影响深远。他无疑开启了太极拳学术研究的新纪元,其开拓之功,功莫大焉。受许氏著述的影响,此后,太极拳著作纷纷出版,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学术研究在民国达到了前无古人,也可能是后无来者的鼎盛时期。

另外,许氏师承杨健侯修练太极拳,出版图书时取名《太极拳势图解》,可见当时太极拳没有流派之分。以许宠厚在当时武林界的崇高地位,可以认为:非“杨禄禅”一脉太极拳尚未进入武术人的视野。

但是,对于前人留下的这笔宝贵精神财富,又要用辩证的态度去对待。因为受时代、时间等局限,这些著作难以尽善尽美。因此,这就需要当代人冷静、客观而不失公允的去取舍。取其精华,剔其不足,这样才是真正做到了无愧于先贤,对得起后人。笔者尽管才疏学浅,技艺不精,再加上掌握的资料毕竟有限,但仍然愿意竭尽绵力,对民国时期,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有代表性的太极拳论著进行一次梳理和评析,为有志研究者做铺路之砖石。衷心希望相关专家学者多提宝贵意见,便于以后改正。文末附录笔者整理的《杨禄禅传》,以便读者对太极拳先行者有更清楚的了解。

文章来源:《力学季刊》 网址: http://www.lxjkzz.cn/zonghexinwen/2021/0707/606.html



上一篇:1.4021力学性能
下一篇:化学工程与装备杂志,化学化工类重要学术期刊

力学季刊投稿 | 力学季刊编辑部| 力学季刊版面费 | 力学季刊论文发表 | 力学季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力学季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