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件式全踝关节置换假体的设计及应用现状(5)

来源:力学季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3种假体组件的关节面设计对踝关节韧带都有一定程度的兼容,但以BOX假体组件的2个非生理性关节面兼容程度最佳。所以,要实现最大化的韧带兼容,假

这3种假体组件的关节面设计对踝关节韧带都有一定程度的兼容,但以BOX假体组件的2个非生理性关节面兼容程度最佳。所以,要实现最大化的韧带兼容,假体组件的关节面设计必须是2个生理解剖形状或2个非生理解剖形状的关节面。类似于STAR 假体和HINTEGRA假体非解剖型的胫骨关节面和生理型距骨关节面,是不能恢复韧带原始形状的[24]。

2.5 应用现状 STAR假体做为研发较早的三组件式假体,一直备受欧洲医生的青睐,虽然目前有文献表明在欧洲有些国家内,STAR全踝关节置换假体的使用率不如以前,甚至被新型的踝关节置换假体所取代[31-32],但是STAR全踝关节置换假体仍是欧洲及美国应用最广泛的假体之一,同时在国内STAR全踝关节置换假体的应用也是最为广泛的[33]。HINTEGRA假体自推出以来,也在许多国家被应用,但仍不及STAR假体的报道率。相比于前2种全踝关节假体在临床使用的时间,BOX假体算是一种较新型的三组件式全踝关节置换假体。目前BOX全踝关节置换假体在欧洲很受欢迎,在英国的使用率逐年上升,已成为英国第二大最常用的全踝关节置换假体[34]。

KOIVU等[35]的一项关于STAR假体的单中心长期随访研究表明,假体5年存活率为93.9%,10年存活率为86.7%,15年存活率为63.6%,术后Kofoed踝关节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LOEWY等[36]发表的一项关于STAR假体的队列研究表明,STAR全踝关节置换假体在17年里的总生存率为84.8%,每年的总体修订百分比率为1.9%,最终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的平均变化为(36.)分,STAR假体表现了可接受的假体存活率及改善功能的结局;术后最常见的失效模式是冠状面畸形问题[37-38];研究者还认为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距骨的生存能力获得了较好地维持。CLOUGH等[32]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AOFAS的平均评分从术前的28(10-52)分提高到61(20-90)分;STAR假体的5,10和15.8年生存率分别为90.41%,82.76%和76.16%,虽然假体的生存率逐年下降,但与以往的其他研究结果相比,仍具有一定的优势,这可能是由全踝关节置换的学习曲线所致。

DELEU 等[39]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50 例HINTEGRA全踝关节置换假体在平均45个月随访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生存率,AOFAS评分从术前的43.5分提高到术后的83.8分,运动范围也从术前23.3°增加到术后28.3°,但是无症状的假体周围溶骨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LEFRANCOIS等[40]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对比了4种全踝关节置换假体的临床结果和术后功能,结果表明,其中209例HINTEGRA假体在Maryland足部评分踝关节骨关节炎量表总评分、疼痛评分、残疾评分中均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YANG等[41]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HINTEGRA假体在术后功能、疼痛及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改善,假体6.4年的存活率为91.7%,同时也指出假体周围的骨溶解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GIANNINI等[42]于2010年的一项关于BOX假体的回顾性研究表明,术前AOFAS的评分为38.5分,分别术后在12,24,36和48个月增加到76.9,79.1,76.4和79.0分,假体3年的累计生存率为97%。GIANNINI等[43]于2017年的另一项研究表明,AOFAS评分从术前的(37±5)分(23-45分)增加至术后的(78±8)分(64-98分);踝关节活动范围从术前背伸(1±2)°,跖屈(12±4)°增加至术后背伸(6±5)°,跖屈(18±7)°;影像学照片上未见明显的松动迹象,BOX假体在(6.)年(5-9年)的总生存率为97.3%,他们认为BOX假体可以提供令人满意的中期存活率和临床结果。NAJEFI等[34]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34例使用了BOX假体的患者术后疼痛、站立和行走、社会交往和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踝关节运动范围平均改善18.7°(P<0.001),说明BOX全踝关节置换假体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结果,可以与其他全踝关节置换假体相媲美。

目前,这3种全踝关节置换假体在生存率和术后功能改善方面都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结果,但是也表现出了一系列的并发症[32,34-43],例如,假体组件的无菌性松动,溶骨,移动式轴承的脱位、过度磨损、断裂,冠状面上的畸形,假体的错位等。同时,患者的初步诊断、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术者的学习曲线及术中不可避免的误差等因素也都会影响假体置入的成功率[5,44-49]。并且,当前学术界对全踝关节置换后的假体翻修内容也尚未达成共识,无法准确得出各假体的翻修率[6]。所以,仍需更多的病例和更长期的随访来验证假体,并解决问题。

3 讨论与展望 Discussion and prospects

随着三组件式假体的研发,全踝关节置换术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被解决。并且,国内全踝关节置换术起步较晚,关于踝关节置换的术后并发症、假体生存率及翻修率的报道较少,无法和国外文献报道的数据进行对比。同时关于全踝关节置换假体设计的形态学数据都是来源于对高加索人足踝的测量,而国人踝关节的形态与高加索人有一定的差异[50],所以现有的假体是否能为国人带来满意的长期疗效也是未知的。这些空白,仍需大量的临床工作和长期的研究随访去填补。也许在将来会设计出更符合人体力学、更符合国人踝关节要求的假体。

文章来源:《力学季刊》 网址: http://www.lxjkzz.cn/qikandaodu/2021/0208/334.html



上一篇:把目标变成现实:催化机制的力量
下一篇:骨重建失衡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作用机制及其药

力学季刊投稿 | 力学季刊编辑部| 力学季刊版面费 | 力学季刊论文发表 | 力学季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力学季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